一、规划出台背景
《河池市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是根据《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河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并结合当前河池市教育事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促进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规划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规划主要特点和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市教育事业发展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合作为动力,以教育队伍专业化和治理现代化为支撑,围绕优化布局、促进公平、补齐短板的主题,学前教育突出普及普惠,义务教育突出优质均衡,高中阶段教育突出特色多样,职业教育突出产教融合,高等教育突出内涵式发展为指导思想,落实“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强新时代育人队伍建设、持续推动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创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教育交流和服务贡献能力”八大任务。争取到2025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公办幼儿园学位数占比达到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占比达到4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推动教育总体水平迈入全区第一方阵,努力开创河池教育的新辉煌。
三、规划文件主要内容
(一) 发展基础
1.“十三五”期间主要成就。教育总体水平达到新高度,全市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4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分别比2015年提高了23.63、8.2、11.4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均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学前教育壮大发展,幼儿园数量、在园幼儿规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均保持逐年增长;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实施“两不愁三保障”义务教育保障战役,落实“双线四包”工作责任制要求,实现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动态“双清零”目标;普通高中教育突破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县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改善了高中办学条件,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职业教育提质发展,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定,建成机械加工等19个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新高;民族、民办、特殊教育稳步发展,落实民族学生补助8800人次,各级政府奖励民办学校办学资金共计10万元,累计发放学生补助资金1033.75万元各级各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5%以上;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河池学院被列为自治区新一轮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示范校培育建设单位和“广西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立项建设单位,入围广西“双高”建设院校。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教师队伍提质增量,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选树培养典型,组织实施各级各类培训,招聘教师补充乡村教学岗位;教育信息化初显成效,全市实现中小学(含教学点)宽带网络接入和多媒体教室全覆盖,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启动提升工程2.0;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各学段资助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学生营养和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科研成效显著,使“科研、教研、教学”密切结合,增强研究实效,夯实研究基础。
2.“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和挑战
优质教育面临新需求;教育改革面临新要求;教育服务社会面临新机遇。面临新形势,河池市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仍突出,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目前全市各级财政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亟待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数量、结构、专业配备及整体素质水平有待提高;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源未能满足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需求,亟需扩展学前教育资源;义务教育资源存在短缺现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亟需消除;普通高中总体办学水平不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要求,亟需加快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各项办学指标离自治区的要求存在一定距离。
(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恪守“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六新”河池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优先发展;坚持公平优质;坚持提升质量;坚持改革创新。
3.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各级各类教育目标全面实现,教育发展短板有效补齐,高质量教育体系更趋完善,教育现代化初显成效,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教育总体水平持续提升。
(三)主要任务
1.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完善立德树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学生体育素养、美术素养、劳动素养、科技素养,加强健康教育,推进法治、生态文明和国防教育;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发挥家庭教育重要作用,全面推进全社会协同育人。
2.推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
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加快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认定;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构建优质义务教育共同体,扎实做好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多样发展,优化普通高中发展结构,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重视民族教育、民办教育发展,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统筹发展特殊群体教育,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协调发展,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3.支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扩大中职学校办学规模;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河池名片”;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4.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加快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持续推进高校本科教育建设;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
5.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做好教师培训和教师补充工作;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6.加快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
加快配齐配全教育信息化设施;探索新型教学方式;推进数字(智慧)校园建设;提高新时代教育治理信息化。
7.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制度。
8.提升教育交流和服务贡献能力
提升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提升教育服务河池市重大发展战略的能力,提升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提升教育服务产业振兴能力,提升高校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加快新时代教育开放合作,扩大教育资源共享交流,提升“双向留学”工作质量,深化人文交流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始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健全党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系统干部队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2.持续推进教育法治建设
加强教育制度建设;增强教育系统法治观念;深化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
3.统筹协调推进规划实施
切实推动规划落实;加强监督评价;营造良好氛围。
4.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强化资金使用管理。
5.推动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改革
完善教育督导体系建设;积极实施教育督导;加强评估监测,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河池市教育局
2022年8月5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