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规划方案》的政策解读
一、起草背景
为破解我市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优质学校数量不多、资源配置不够科学、校均规模偏小、专业设置同质化、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办学条件较薄弱、办学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的指导意见》(桂政办发〔2017〕145 号)精神,我市成立河池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学校及职教专家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作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在广泛听取了学校师生、学校主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职教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河池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规划方案》。
二、起草过程及征求意见情况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的指导意见》(桂政办发〔2017〕145号)精神及自治区教育厅的安排,2017年12月,市教育局组织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学校办学主管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工作。会后,市教育局综合各方意见起草了《河池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规划方案(报教育厅审核稿)》,并按自治区教育厅要求上报审核。2018年4月,自治区教育厅反馈意见,原则同意我市规划方案。市教育局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反馈意见修改完善方案,于7月17日发函向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单位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方案。9月27日,市教育局将修改后的方案再次发函向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单位征求意见,并综合汇总形成《河池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规划方案(送审稿)》,10月15日,市教育局党组讨论通过该方案(送审稿)并报市人民政府审定。12月18日,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河池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规划方案》印发实施。
三、《方案》的主要内容
总体目标:
(一)调整学校布局。计划到2020年,将全市实施中等职业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校由17所调整为10所(含1所驻河池区直学校),引导7所薄弱学校转型发展。基本形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合理、资源优化、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布局。
(二)优化专业结构。统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含驻河池区直学校)的专业设置,差异化设置专业,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撤销连续三年年均招生规模不足30人、与区域产业不匹配、办学水平低、就业质量差的专业。
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科学规划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与专业结构优化。
1.确定10所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即: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河池市卫生学校、河池市民族农业学校、河池市技工学校、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校附属中等专业学校、广西工贸职业技术学校(驻河池区直学校)、宜州区职业教育中心、都安县职业教育中心、东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剥离环江县和南丹县2所中职与普高共用一个校园办学的学校,确定学校今后的办学类型和发展定位。
3.引导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在500人以下或办学能力较弱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南丹县职业教育中心、天峨县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巴马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凤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大化瑶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等7所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转型发展。转型为以中小学教师培训进修、中等职业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教师培训发展中心(学校),或划转普通高中、举办普通中小学。
4.优化专业结构。统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含驻河池区直学校)的专业设置,撤销连续三年年均招生规模不足30人、与区域产业不匹配、办学水平低、就业质量差的专业,引导学校特色化发展,差异化设置专业,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努力改善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等10所实施中职全日制学历教育骨干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于2020年前达到国家、自治区制定的办学标准。
(三)严格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规范程序和行为。
(四)切实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中的突出问题。
四、《方案》实施的主要作用
《河池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规划方案》对调整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办学规模,促进河池职业教育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以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联文件: